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工種植以來,半夏藥材生產大體經歷了野生種馴化試種、大面積 人工種植、種植面積大幅度下降3個階段。1973我國開始人工種植半夏,直到1985年多處于野生種馴化和小區域試種階段,此間主要是個別農戶由采挖野生半夏到試驗性的少量人工種植,同時有關技術人員也開始研究半夏種植技術;從1985年到90年代初,很多省區立項推廣半夏生產,商品半夏除了供應國內外市場,還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較高的經濟效益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半夏種植面積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擴大;從90年代至今,由于種莖退化、種源短缺、成本增大,加之災害性氣候的影響與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使藥材產量不高而影響了藥農的經濟收益,導致全國半夏種植面積迅速下滑。